联系人:Jollywang
邮 箱:103937774@qq.com
电 话:13770970736
地 址:南京市江宁区东山镇金箔路999号
对于无菌饲养的动物(gnotobiotic animal)而言,只要10个沙门氏杆菌(Salmonella
enteritidis)便足以令其致命,但对于野生生长的动物(conventional
animal)则须要一百万个这样的菌,才能将其杀死,初生动物若一开始便接触到野生环境的复杂菌相,其防御力相对提高,但若一直由母体小心饲育,则其体内微生物相不足,防御力相形减弱,若于此时给予适当的益生菌,则可回复应有的防御力,依此种种显示了肠内菌存在的重要性。
人类肠内所分布的菌相,至目前尚未完全被分离鉴定出来,据估计约有400种以上的菌种存在,其中30~40种构成99%的菌量,且厌氧菌较好氧菌占优势,约多102~104倍。而肠道内不同区域菌相之分布亦受居住环境、生理及膳食等因子影响而各有不同,随着胃及肠内pH的不同转换及含氧量变化(厌氧程度渐增),显示出不同优势菌群及菌量的替换,科学家研究显示双歧杆菌属(Bifidobacterium
sp.)及乳酸乳杆菌属(Lactobacillus sp.)等对健康正面影响远超过负面影响。
益生菌的补给对肠内菌相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新生儿及接受抗生素、辐射性治疗或痢疾感染的病患,较容易有效达到重建肠内菌相的目的,因原生保健性菌种可很快的与后天入侵的菌群竞争或弥补因治疗、生病导致的菌相不平稳现象。但就菌相呈稳定状态的健康成人而言,益生菌欲与已定殖存在的菌相竞争是困难的事,可行的最佳方法乃持续食用益生菌。